演講紀錄
【高等教育體系的演變】
李鎮邦老師一開始先介紹本次演講將以「高等教育」作為主軸延伸到數字大學現象的探討。隨後便從不同理論的視角分析現代高等教育體系的存在,像是新馬克思或是法蘭克福學派對教育體制的批判,希望學生在體制下能夠安於現況,來鞏固社會當時的資本主義勢力;世界體系理論則延續批判理論的論點,結合90年代的新自由主義評論高等教育的影響。
李鎮邦老師認為這樣的演變會導致兩種情況產生。第一是未來的高教體系將走向一致性,使地方/在地學校逐漸消失;另一個則是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尤其在精英主義的教育市場下會更為明顯。
除此之外,在全球化背景下財務化與市場化開始影響各國教育體系。相比於臺灣,美國大學在這方面已相當成熟,譬如芝加哥大學在風險基金的運作下,讓將近一半的學生不用繳交學費;另外也有學校將校務基金透過股票投資的方式改善自身的財務狀況,在每年近30%的報酬率之下,對於像是哈佛、耶魯大學等學校發展有巨大影響。最後則是科技與教育形式的轉變,李鎮邦老師提到遠距教學的出現大大改變了近幾年高等教育的形式。
【遠距教學的影響】
根據今年的統計,目前已經有超過1.8億人使用遠距教學的形式進行課程,尤其在COVID-19疫情的影響下,成長幅度相當快。此現象讓電子學習產業的價值在未來將有顯著提升,像是語言學習應用程式「多鄰國」,提供免費以及需要付費的版本給使用者進行線上學習;「Coursera」則是目前世界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線上教學平台,提供12個大學學位、44個碩士課程給使用者選擇等上述平台的出現,在教育和科技產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為在提供服務同時,除了讓學習更加靈活、客製化外,數字學習的趨勢也改變了當今教育的型式。
本次演講為了能夠呈現完整面貌,李鎮邦老師也正透過線上平台進行學習,以蒐集研究所需資料。他認為線上平台所呈現的形式,從人類學或STS的理論視角來看,結合民族誌的研究取徑將能夠觀察到平台操作介面的發展以及使用者們與其「打交道」之過程。目前訪談雖然有100多位,但比起每年7000-10000名學生的招生名額,只能夠說是冰山一角。
【如何入學&上課模式】
李鎮邦老師提到關於線上學習的申請程序,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基本上是根據申請人的表現來決定是否錄取(Performance-Based Admission),在沒有限制年齡的情況下,只要擁有高中學歷、通過英文能力考試以及在第一個學期通過兩門所指定之課程,就能達到申請成功的門檻。
在課程安排方面對學生來說是相對彈性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進度安排,在課業壓力與日常生活中取得平衡;而線上平台在除去原有物理空間的限制後,也更容易讓不同國家的學生聚在一起,在課堂或是團體作業中有所交流。
【考試衍生出的獨特現象】
考試部分,起初以手寫上傳方式進行,不過到了學期末開始改用”Insepra”的專門考試平台,會有這樣的轉變主要是為了避免學生作弊的情況出現。李鎮邦老師認為這樣的改變用意是好的,然而Insepra在考試過程中的嚴格卻引起不少騷動。像是鏡頭與麥克風須全程開啟、電腦後台如果有不相關或可疑程式運作的話會停止考試等,另外在AI介入檢測下,外在環境的背景音也會誤判成疑似作弊之行為,導致學生被迫離開考試的情況相當常見。
線上課程沒有作業與考試成績的話等同於沒有拿到該課程學分,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網路上開始出現「作業產業鏈」的解決之道。每個人在一個學期中可能會有三、四堂課的作業需要繳交,若沒有辦法全盤應付的情況下,學生會提供作業題目給外包平台代做,價格從1000-5000元人民幣不等,是相當好賺外快的機會。
【參加課程的其他同學】
李鎮邦老師觀察到線上課程的學生組成相當多元,他拿出幾個有趣的發現與現場師生分享。像是正在就讀的大學生、資深工程師、退休人員等。不少人是因為雙學位、轉換跑道或終身學習等原因而申請,但工程師卻是受到文憑主義的影響選擇線上課程。他認為雖然電腦科學是技術導向層面,不過在公司的管理層階級或是升遷時,擁有好的學歷才是影響關鍵。
【每個人最關注的成績】
最後在成績部分,李鎮邦老師指出通常會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夠看到,而且通常沒有老師評語或是給予模糊不清的回應。如此緩慢的速度也讓不少學生抗議,不過如同前面所提到,在龐大的學生數量下,批改作業的時間會因此拉長不少,誰改作業又是一個謎團…沒錯,又是外包,通常會外包給研究生助教,但因為是透過線上平台進行作業繳交與批改,所以在管控上也就相對簡單不少。
【線上課程與高等教育的關係】
在現今線上學習平台的激烈競爭下,排名成為比較指標之一,像是倫敦大學的線上學習與實體的畢業證書兩者是沒有差異的,這也讓他們每年的學生數量穩定成長。而隨著能夠自由選擇線上學習的領域,計算社會科學與資料科學兩者的定位便成為選擇時的難題。李鎮邦老師提到「計算社會科學」大約在2010年大型歷史資料庫逐漸建置完成時出現,雖然透過像Python、Jupyter Notebook或R等軟體進行資料分析,但現今卻可能難以找到相對應工作。例如資料分析師多半還是會要求電腦、資訊相關科系的學歷,對於計算社會科學與資料科學兩種科目來說,彼此間的競爭關係也愈趨明顯。
最後李鎮邦老師總結以上現象對全球高等教育的影響,以英文教學為例,臺灣的高中階段仍未完全普及,需要等到大學或是申請國外研究所時才會真正接觸到。但隨著數字大學的出現,英文會是線上平台的主要教學語言,並漸漸成為數字大學的主要推動建設之一。
此外,全球化數字大學在高教評鑑的品質、降低教學成本及招生政策上皆優於本土在地的學校,不過後者仍然能透過打破語言障礙、對線上學位提出相對應的措施共同競爭,加上線上學位依舊沒有實體課程來的全面,該如何在這樣的趨勢下保有一席之地是值得審慎思考的。
講者Speaker:李鎮邦 助理教授(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
主持Host:張毓芬 副教授(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
日期Date:2024/10/07(一)
時間Time:12:00 PM-2:00 PM(GMT+8)
地點Venue: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社會科學學院8F07會議室
*本演講以中文進行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vsp3dnGs3n326SDp6
(本演講請事先報名,並提供限量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