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近年媒體的報導教學場域中,有不少有關性騷擾的性平事件發生。校園內性平事件可能充斥著各種樣貌,該如何避免及應對處理,單靠學理經驗並不足夠。臺北大學社會學門人社標竿計畫這次邀請到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監事蘇芊玲談「認識校園性平事件」,透過芊玲老師的實務經驗,有助同學了解台灣性平教育的發展歷程,進一步宣揚性平意識。
蘇芊玲簡述台灣性平發展的脈絡過程,自2004年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以來,法條日趨完善,儘管加強民眾的性平意識,但在日常生活中,仍然脫離不了父權的侵襲。對此,蘇芊玲認為必須從教育入手,透過禁止性別歧視,並不能達到實質平等,只有從根本解決問題,教育正確的性別意識,讓彼此能夠互為主體,尊重對方意願,達到多元平等的目標。
在分享個案的時候,蘇芊玲也提及過去的性侵害防治觀念中,通常以「No means No」為訴求,但這種方式反而將不幸歸咎於被害者,許多被害者可能因各種不同的原因而難以開口拒絕。但這種觀念在近年逐漸被「only Yes means Yes」取代,強調性主動方須有責任確認對方在清醒下同意性行為。
在提問環節,學生積極與講者互動,有學生對於通報性平個案的效用存疑。蘇芊玲表示姑置勿論最終性平調查是否屬實,但仍然可以透過通報讓加害人收獲警惕之效。在教育的層面上,一旦縱容姑息對方,對方就無法得知自己所做之事對他人造成多大的傷害,避免悲劇在其他人身上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