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發聲PHOTOVOICE在青少年服務之運用」實務工作坊

:::
工作坊參與師生和Bender教授之合照

「影像發聲PHOTOVOICE在青少年服務之運用」實務工作坊活動紀要

臺北大學社會學門人社標竿計畫於9月7日至8日舉辦「影像發聲PHOTOVOICE在青少年服務之運用工作坊」,工作坊由社會學系與社會工作學系兩系合辦,並在社會工作學系陳玟如老師籌劃下進行。兩天活動除了由丹佛大學社會工作學院的Kimberly Bender教授擔任工作坊的講者外,也邀請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的蔡春美老師與財團法人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侯雯琪副執行長擔任來賓,與參與者一同練習影像發聲如何與日常生活做結合。而因應國外講者進行學術交流,工作坊也邀請本校研發長魏希聖教授擔任現場口譯,並協助活動進行。

 

工作坊第一天由蔡春美老師開場,一開始透過詢問簡報上幾張照片所想表達的資訊,向參與者逐漸引導介紹影像發聲的概念以及國內外過去的一些案例。演講過程中,她也提到影像發聲在臺灣多半透過展覽的形式呈現給社會大眾,藉由這次工作坊的參與,除了能與國外學者交流外,國外的經驗也值得借鏡、學習。

【影像發聲與參與式行動研究介紹】
接下來的課堂講授,Kimberly Bender教授提及影像發聲作為一種研究途徑,會和參與式行動研究做連結,在兩者的目標皆為創造變革的前提下,影像發聲利用照片的拍攝、記錄,讓他們所處的社群能夠進一步與社會對話,促成改變。

 

但Bender教授也談到影像發聲的實踐並非一蹴可幾,綜觀整個流程,從發想議題、聚焦、收集照片、對話到最後的行動,每個步驟都仰賴參與者本身與所處的社群本身。因此Bender教授也分享過去在執行計畫時,自己如何與在庇護所的青少年相處,並從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尋找屬於他們的影像。
【實務經驗分享】
第一天的尾聲也請蔡春美老師和侯雯琪副執行長兩位分享她們在影像發聲的實務經驗。蔡春美老師與她的團隊藉由記錄數位愛滋女性的日常生活,整理出她們對於疾病的焦慮與不安;而侯雯琪副執行長則讓青少年自行記錄他們的生活歷程,透過底片相機的方式,讓青少年們在拍照同時,梳理出他們所重視的故事,並讓個案的社工能夠更為貼近他們。
【影像發聲小組練習】
本次工作坊的另外一項重點在於小組實作與分享,講者除了帶領參與者一步步操作影像發聲的過程外,課堂間會夾雜小組時間讓參與者進行練習,透過組成小組的方式,分享他們的照片並彙整出他們所關注的議題。Bender教授也在練習中時刻提醒組員之間多多對話,因為照片本身需要個人的敘說,才能夠呈現其欲表達的意涵,而團體內部的對話也能夠審視其他成員與自身的關係。


在工作坊的第二天課程,則延續先前影像發聲的實作練習,以及提點應用時所需要注意的細節。Bender教授指出雖然整個過程因為時間關係而有所簡化,但她也有提到工作坊的練習是其中一種方式,其實可以隨著研究對象、內容的不同而修改(拉長)。此外,她以自身的研究計畫為例,說明執行中可能會遇到的一些狀況,像是參與者中途退出、照片的使用範圍等,都會是研究者需要斟酌的事項。


最後的提問環節,有參與者問到在計畫結束後經過一段時間,這些青少年是否還會回到機構討論或分享?Bender教授回應大部分的人對於他們過去的作品、故事多半是樂於分享的,但因為有不少參與的青少年在計畫結束後沒有留下聯絡資料,導致在後續的聯繫上遇到困難。因此制定一套參與計畫的規範,在影像發聲的運用上將會更為完善。對此,Bender教授也補充,面對問題時她傾向給予選項而非答案,因為這樣能讓提問者思考什麼是他們所要的,產出不同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總的來說,影像發聲的使用讓一些特定團體得以向社會大眾分享屬於「他們」的經驗,進而在社會裡「發聲」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


本次工作坊結束後,Bender教授將會在社會學系進行為期半年的訪問。在台期間除了與社科院教師進行學術交流外,也會到三峽及其他地方的NGO團體進行考察、合作。

 


【活動名稱】「影像發聲PHOTOVOICE在青少年服務之運用」實務工作坊

【活動時間】9/7-8  9:00-16:00

【活動地點】國立臺北大學民生校區教學大樓619室(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三段67號)

 

【活動簡介】

「影像發聲」(Photovoice)是一個團體歷程,利用攝影及敘述故事等方式來促進人們對於經驗或問題的共同理解,並創造社會變革。它可用於研究(建立知識和理解),團體處遇(通過相互支持使參與者受益)或社會倡議(與當權者分享經驗以創造變革)。這是一種具創意的方法,使每位參與者都能成為自己經驗的專家,並與他人分享有關的知識。因此,對年輕人而言具有吸引力,亦能藉此加深工作者對年輕人的需求和優勢的理解。本次工作坊將介紹影像發聲之內涵,以及國內外用應在青少年實務工作與國內愛滋女性生活實紀。本次活動的參與者,將會進行一次小型的實地練習,包括實施影像發聲的基礎知識、相關倫理規範,以及各種實踐和研究的應用方式。另外,兩位在地專家將會同時出席兩天的工作坊,為我們擔任特別來賓,分享影像發聲的本土實務範例及經驗。

 

【講者介紹】

Dr. Kimberly Bender 為丹佛大學社會工作學院教授,她長期運用影像發聲進行美國青少年服務,具豐富實務與研究經驗。

 

【特別來賓介紹】

蔡春美老師現任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過去曾與民間團體合作舉辦影像工作坊,邀請本土女性愛滋感染者,透過影像發聲,以一張張照片傳遞出屬於她們的心境變化。

 

侯雯琪老師目前為財團法人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擔任社工的18年間,主要在青少年輔導領域工作。過去曾舉辦影像展,利用影像發聲的方法,陪伴青少年梳理他們的生命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