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下的青年高教 / 技職危機:以英國經驗為例

:::

自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疫情於2019年底延燒至今,世界各國為防堵疫情皆頒布了一系列緊急管制措施(封城、宵禁、取消大型活動、全面停課改採遠距教學…等),而伴隨一年多來各項管制而來的是各國社會、經濟以及文化的重大衝擊效應。據此,各國學術機構也開始高度關注這波疫情對於當代社會的整體影響。例如英國學術研究院(The British Academy)即於今年(2021年)年初發佈COVID-19疫情長期社會影響調查報告書(“The COVID Decade: understanding the long-term societal impacts of COVID-19”),透過蒐集「健康與福祉」、「社區、文化和歸屬感」、「知識、就業和技能」三大領域的實證研究成果,說明這波疫情將對英國社會帶來哪些長期影響。

       其中在「知識、就業和技能」領域的研究調查中,多數研究者皆注意到疫情警戒下的經濟停擺與各級教育體系全面停課狀態,正使得國內的教育不平等問題更加嚴重,且高教體系在原有實體教學優勢的喪失後,也造成青年學生的學習成效下降,且不同性別、社經地位受教者的資源受損程度更有明顯差異(The British Academy, 2021:93-102)。

高教衝擊:實體教學模式優勢的喪失

       以往被視為在高教體系中最重要的學習體驗,例如團體協作、溝通討論,這些通常必須仰賴實體互動才得以有效運作的教學模式,在因應疫情全面實施遠距教學後被迫轉型至線上互動環境執行。針對疫情警戒期間英國大學生學習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大學生難以適應實體互動減少下的教學環境,在2020年12月接受調查時,有16%的學生表示其自認為能力不足以參與線上學習(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2020),而且只有40%的學生同意自己在秋季學期時擁有良好品質的線上學術研習體驗(McVitty et al., 2021)。社經地位不同的學生在第一次停課期間的學習時數損失也有明顯的差異,來自最低收入背景的學生損失了52%的正規學習時數,多於最高收入背景的學生所損失40%的正常學習時數(Major et al., 2020)。此外,有自信能建立起部分專案管理技能的學生占比約為60%,有自信能夠建立團體互動知能的學生占比也僅有57%,可見許多學生開始對於溝通、協調相關的專業知能培養缺乏信心(McVitty et al., 2021)。

       值得注意的是,在英國的疫情影響調查結果中發現,相較於男大學生,女大學生當中有更高比例受訪者表示疫情對她們的生活福祉產生了負面影響(Major et al., 2020)。性別因素是否和學習者受教品質損害程度不對等具有高度關聯性,值得繼續深入研究。

 

技職危機:產業衝擊造成工作穩定性銳減

       此外,與整體產業環境高度連結的的青年技職生體系,疫情警戒的影響顯然更加劇烈。2020年第一次封城時,全英國只有40%的產業學徒生能夠如常工作,將近1/5的學徒離開他們的學習或工作崗位。2020年3月23日至7月31日封城期間,英國的學徒制開始人數總量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45.5%。其中受影響最深的是中階技術學徒,人數相比2019年數量比例下降了10.6個百分點,反而高階技術學徒人數上升了13.7個百分點(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2021a)。到了2020-21學年,中階技術學徒開始人數更持續下探至最低點,受創最重的產業類別則為娛樂、旅遊和觀光業、工程和製造技術業以及零售和商業企業(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2021b)。

 

英國經驗對於台灣的參考價值

       由於一年多來疫情在全球持續擴散,即使是確診案例較低的台灣,終究無可避免地受到國內外情勢的衝擊:國境管制和疫情警戒規範使得部分產業(尤其是觀光及餐飲服務業)的收益嚴重下滑,自2021年5月起,台灣也曾針對疫情三級警戒實施了將近半年的各級學校停止實體上課措施。值此,英國社會在這波流行病警戒下的高教/學徒制體系衝擊現象,值得我們借鏡並思考台灣在未來可能需要處理的青年議題。

       例如英國經驗可使我們注意到,在經濟艱困、產業環境出現重大波動時,技職大學學生的產業實習機會、工作穩定性也將首當其衝面對大幅度消長。(但不同領域的實習生受到的衝擊也可能有所差異,例如在餐飲、觀光業飽受衝擊的同時,資訊業卻有可能有人力需求大增的情況)。另一方面,必須以打工負擔學業支出的大學生(在台灣又以私立技職院校學生居多)若失去兼職的經濟來源,勢必將影響弱勢學生的就學穩定性,可能使得休學率增加。

       而參照英國高教體系的遠距經驗,得以假設台灣高教體系在實施遠距教學期間,可能會對受教者的課程學習成效及專業知能的信心有負面影響,而社經條件的差異,則可能使得弱勢學生在疫情警戒期間承受更大的學習時數損失。同樣的,基於台灣社會的傳統性別文化脈絡,也可檢視疫情警戒衝擊高教體系的社會情境下,是否不同性別學生在學習、生活品質損害程度上有不對等現象。

       綜上所述,這些課題皆值得我們進一步從事台灣脈絡的研究──不論係從事問卷調查研究,檢視台灣大學生在實施遠距教學時的學習適應狀況、經濟條件及身心狀態變化,或者是透過校務資料庫統計數據,觀察技職教育體系的實習機會(學生實習人數及時數)及就學生數量(新生註冊率、休學人數及就學穩定率等)的變化,都能夠協助研究者釐清整體趨勢及其可能反映的青年社會問題,並對此研擬初步的政策建議。

 

參考資料: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2021a). Apprenticeships and Traineeships: Academic Year 2019/20. Release date: 28 January 2021.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2021b). Apprenticeships and Traineeships: Academic Year 2020/21. Release date: 4 February 2021.

McVitty, D., Jackson, A. & Hutchens, B. (February 2021).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study during Covid-19 and hopes for future learning and teaching. WonkHE.

Major, E. L., Eyles, A., & Machin, S. (2020). Generation COVID: emerging work and education inequalities. A CEP Covid-19 analysis, 11, 1-11.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2020). Coronavirus and the impact on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in England: September to December. Release date: 21 December 2020.

The British Academy. (2021). The COVID Decade: understanding the long-term societal impacts of COVI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