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資料視覺化線上講座回顧

:::
活動照
活動照
活動照2
活動照3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主題一:資料新聞的10萬個為什麼   講者:李又如

 

        在110年10月27日晚間六時,社科院調查方法與資料分析學士學分學程舉辦了第1場資料視覺化線上講座,此次演講邀請新聞媒體「READr 讀+」的李又如數位專題製作人,與我們分享關於資料新聞的10萬個為什麼,帶領觀者認識資料新聞與專題開發建置的過程。

        李又如製作人首先提及資料數據是新聞報導裡的主角,甚至是故事的起源、出發點,因此強調資料在新聞產製中占有相當重要性。新聞產製因應數位科技發展蓬勃逐漸轉型,生產方式上不再是記者單向給予,而是記者與讀者互相參與,記者會在意讀者對於新聞主題的偏好,讀者會使用新聞網頁或其他管道提供記者讀後回饋。另外因政府、企業與民間將相關資訊數據公開,以及資料處理分析工具的運用學習普及,數據使用者從過往單一的統計學家擴大到現今多樣的民眾,任何人隨時都能利用資料做研究,甚至是去挑戰已存在的論點。因網路資訊流動快速,每個人在資訊取得與傳播能力上趨於平等,資料新聞崛起的背景便是建立在此之上。除了前述原因,更重要的還有增加讀者對於記者的信任度,公開且詳細完善的數據可讓報導資訊更加透明公正,這亦是資料新聞近年來盛行於新聞各界的因素。

        李又如製作人談到READr 讀+ 對於資料新聞數位專題的選題,主要是看能否從數據切入以全新不同的角度探索或開發議題,後以三個核心精神「開放(用資料做新聞增加透明度)、開源(開放資料、網頁原始碼)、協作(與媒體、讀者一起做新聞)」產製報導。

        於講座尾聲,聽者踴躍透過線上平台匿名發問。其中有關於READr 讀+ 數位專題團隊人員組成背景的問題,李又如製作人表示記者大多數具備新聞相關學歷或工作經歷,但為零程式基礎,進入團隊後才開始接觸學習,另外還有設計師與工程師,成員背景多元。

主題二:數據 + 新聞 = ?   講者:李郁欣

 

        繼資料視覺化線上講座第1場次圓滿結束後,於110年11月04日晚間六時,社科院調查方法與資料分析學士學分學程舉辦了第2場次,此次演講邀請新聞媒體「天下雜誌」的李郁欣數位策展主任,透過分享專題開發與建置過程,與我們說明數據如何讓報導在閱讀上創造出不同的體驗。

        李郁欣主任提及自身的職涯歷程,起初從文字記者、電視記者,再到雜誌編輯、策展編輯,其中策展編輯工作內容包含專案經理、文稿編輯與偶爾兼職的數據研究員,隨時需要跟團隊討論或調整專案的執行進度,因此形容為「開啟了一連串跟記者、工程師、設計師互相傷害的過程」。

        李郁欣主任以天下雜誌「2020總統大選專題」為例解說,其網站頁面建置包括首頁、開票地圖、數據分析(全台縣市鄉鎮村里)、文章收納與立委專輯,當中專題主軸以開票地圖(即時基本盤)、數據分析(觸發分享)與立委專輯(選前暖身)為重要。針對如何在頁面中設定觸擊區以導引至相關網頁,使用了流程圖向聽者展示其設置要點,關鍵在於要降低網頁之間的路徑數量,避免使用體驗不流暢。談到此專題想要達成的目標,表示主要希望透過數據分析讓大眾省思問題,包含「年輕人就是進步思潮?老年人就是挺韓?」與「在資訊空戰轟炸下,藍綠票倉是否出現鬆動的狀況?」。

        專題裡的開票地圖呈現全台各縣市鄉鎮村里的開票數值,不但可以知道鄰居都投給了哪位候選人,亦可利用於查詢翻盤區域。李郁欣主任提到地圖建置過程中整理政府開放性資料,大多時候是相當費時費工,常常得先判讀異體字才能取得完整且正確的數據。另外從九合一大選開票網頁流量表現分析中,值得注意到是,許多人會認為網站流量會在開票當天衝高,但其實不然,高峰是在開票後48小時出現。基於此原因,團隊推定讀者希望能夠「分享」結果,因此在開票地圖中設有能讓使用者觸發分享的機器人文字。